图片
我在等风,也等你来
己巳蛇年后六月十九
图片
奉劝君子,各宜守己;
只此呈示,万无一失。
奉劝列位有意于提高自身修养的贤良之士,如果可以格守本分,若是能够按照以上的言论行事,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确保自己万事无虞,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只要在平日里不越界,不逾矩,安分守己,不做恶事,内心安乐,自强不息,以勤为本,扎实根基,锲而不舍,坚持不懈,就终有登临绝巅的那一天。再不济,也能够立身天地,无愧于心,脚踏实地,站稳脚跟,堂堂正正做个人。知道人为什么活着,活着的意义在哪里,能够把握当下,安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。也就是说,无论做什么,遇到什么样的情形,只要按照文中所言,在通常情况下,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确保自己万无一失的。无论是学习,工作,还是在日常生活中,它都给予了我们较为中肯的意见,指引着我们方向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。这些先人留下的言语,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是启明星,是灯塔,是暗夜中摇曳的烛火,是久旱后的甘霖,滋润着我们的心田,让我们可以在迷途中不至于盲了眼,瞎了心,聋了耳。然后视而不见,充耳不闻,食不知味,镜心蒙尘,做一个浑浑噩噩,眼盲心瞎的糊涂虫。若是如此这般,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,提线木偶,听风是雨,人云亦云,没有思想,没有灵魂,愚蠢至极,顽劣不堪……这样的人,这样的活着,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?有的人,活成了一段佳话,有的人,活成了一个笑话。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,因为他活着跟死了从本质上来说,并没有什么区别;有的人虽然死了,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里,永远被人们铭记,在他们心中,那他就算是没有死。曾看过这样一本书,具体忘了叫什么名字,里面有一个情节:一个彻底死去的人,只要有人想到了他,只要喊出他的名字,他就能从死亡中苏醒,重临这个世间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当然是不可能的,虽说如此,有的人已经不在了,但是回想起来,当对方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们脑海,那个人就好像没死一样,依旧活在我们心中。而有的人,虽然活着,但是却平平无奇,让人无论看他多少遍,都产生不了什么印象。他的生死,对我们来说,从来都无关紧要。太史公曾有过这么一句话: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这句话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回信《报任安书》,信中他结合自身因李陵事件受宫刑的经历,阐述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,强调了死亡的意义取决于其背后的动机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活着,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,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,让自己舒心,让家人幸福,然后顺便让人们记住你的好,那就算是不虚此行了。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,就不会因为虚掷光阴而悔恨,不会因为傻逼脑残而羞愧。这样,在我们临走的时候,就能够说上一句,这辈子,落魄过,辉煌过,这辈子,值了!而这些,在书中大都能够找到出处,所以这是一本汇聚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,是古人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,是我们行走世间的救命良方,它值得我们反复翻阅,认真品读,仔细体味。当然了,其实也存在着很多关于鬼神、命运、迷信等荒诞不经的言论,在文中也进行了批判,反驳,并指出了我们该有的人生态度。同时也因为很多适应于古人,但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的话,已经不适用于当下这个社会,那就无需过多在意。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去芜存菁,这也是我之所以写增广贤文的原因所在,我们需要去继承祖先留下来的那些好的东西,至于那些不好的,该丢弃就丢弃了吧。我在这里,也曾逐字逐句,每篇寥寥千多言,多的也有三千来字,其实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,一个方向,以此来供读者朋友借鉴,批评,指正。期间应该也有诸多偏颇之处,毕竟一人计短,难免会思虑不周,希望您可以不吝赐教,在这里我也只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。这就是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用我这座山上的破石,来雕琢你手中的羊脂美玉。所以呢,如果我的文章可以对你有所触动,能够帮助到你,这是我的荣幸。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,如果你能够在看完之后,感觉还可以,那就顺手点个赞,点个分享,点个推荐,我就已经很满足了,如果你有时间的话……最后,增广贤文写到这里,已经是最后一篇了,最近会整理出来一个比较全面的目录,就是那种前面是原文,后面带链接,可以直接点开那篇文章。因为这件事说起来比较繁琐,涉及到排版,复制等,而且我是用手机写的,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。所以在这段时间不会再写新文,每天应该会贴出一篇以前写过的老文。那就先这样吧,增广贤文终于写完了,到这里也算是完美收官。这是终点,也是起点,接下来会写什么呢?请容我先卖个关子,咱们下个路口见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财富牛-安全炒股配资门户-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-短线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