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,作为《周易》一书最鲜明的意象,有必要反复详细地讨论。
抱雪斋已经反复详细证明,《周易》里的龙,指的就是天上的东宫青龙。
但是天上的星宿,为什么叫做“龙”?
因为东宫青龙的主体房、心、尾三宿,在天上可以很明显看出连成一个长尾动物的形象,很像是一条“S”形的大头蛇。如下图所示,我们不连线,只看亮星。
图片
蛇,在古代就称为“虫”,与“龙”的古音接近。
所以,古人最早看到这组蛇形的星群,很自然就会认为这个星座像是一条天上的长“虫”。
商周时期的“虫”字,是一条五步蛇(尖吻蝮)形象,有三角形的尖头。如下图所示:
图片
图片
比较一下商周时期的“龙”字,我们会发现都是一模一样的蛇身,只有头部略有不同。
图片
“虫”字的头部是箭头状或者三角形的,是尖吻蝮的形象。
“龙”字的头部无一例外都有张开的大口,大部分的龙头上还有角状的尺木。唐代《酉阳杂俎·鳞介篇》就说:
“龙,头上有一物,如博山形,名尺木。龙无尺木,不能升天。”
由此可见,创造了甲骨文“龙”字的人眼中,“龙”就是一条头上有尺木,所以能够升天飞行的大蛇。
(如图所示:龙头上的角其实是尺木,能够让龙飞天的神物。)
图片
这条头上有尺木还能升天的大蛇,毫无疑问就是指天上的东宫青龙星宿。
冯时的《天文考古学》里面就列出了甲骨文龙字和青龙星宿的相似处,如下图所示:
图片
也就是说,甲骨文里的“龙”字,特指的是天上的东宫青龙——一条会飞天的长虫。
相比之下,地上不会飞的蛇,则被称为虫或者“小龙”。
郑玄就明确说过:“蛇,龙之类也。”
《述异记》则说蛇经过千年之后可化为龙。
“虺五百年化为蛟,蛟千年化为龙。”
古代通常以“龙蛇”并称,很显然是以二者为同类。
易传《系辞》也说:
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”。
指出龙和蛇都有冬眠蛰伏的习性。
这实际上就是说东宫青龙星宿“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”的天象与蛇的活动规律吻合。
那么,甲骨文的“龙”是什么时候头上开始有了能够升天的尺木?
要知道,夏朝的时候,所有的龙都还是蛇形,头上光秃秃的,没有角状的尺木!
如下图所示,这是夏都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龙,无一例外都是五步蛇尖吻蝮的样子,身上有五步蛇独有的菱形花纹,头上是五步蛇尖吻蝮的三角洲脑袋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四千多年前的石峁遗址石雕上,所有的龙也是蛇形,没有角状的尺木。
图片
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龙盘上,龙也是蛇形,头上也没有角状的尺木。
图片
直到商代早中期的时候,龙的形象还是头顶光秃秃的,是标准的五步蛇形象,如下图所示:
图片
到了商代后期,五步蛇的头上才开始出现了角状的尺木,如下图所示,这是殷墟妇好墓中青铜龙盘上的龙,分明就是一条蛇,身上还有五步蛇独有的菱形花纹。
图片
《史记》中记载:
“蛇化为龙,不变其文”。
也就是说,商代后期的龙,都是五步蛇化成的,身上还带着五步蛇独有的菱形花纹,这是真正的“不变其文”!
换句话说,在商人眼中,东宫青龙,就是一条飞天的五步蛇。
这条由房、心、尾组成的五步蛇,就是商人主祀的大火,也被称为“商星”。
事实证明,对于东宫青龙的崇拜,在1.1万年以前的虞朝末期就已经存在了。详见下面两篇。
虞夏商周四代,原来都是来自天上这个星座!
《尧典》天象重释:抱雪斋独家图文实证中华文明万年源流
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《周易》天文历法密码系列不造第几回,欲知前事后事如何,且看上下回分解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财富牛-安全炒股配资门户-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-短线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